题目:新型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
报告人:刘文军 副教授
报告时间:2017年6月19日16:00—17:00
报告地点:重庆大学A区主教学楼1201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刘文军,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中光纤微结构和光纤非线性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11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2年至2014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在职)研究工作。至今在Nanoscale, Optics Letters, Photonics Research, Physical Review A, Optics Expres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SCI引用1100余次。目前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主持/参与横向课题5项,参与科技部量子调控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课题2项。申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目前为Opt. Lett.,Opt. Express等10余种专业期刊的通信审稿人。
报告摘要:
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具有易操作、结构紧凑、性能稳定、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光通信、光传感、光频梳、激光雷达、光谱分析、军事等相关领域,是目前光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作为非线性光学等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超短脉冲光纤激光产生技术已成为国家战略和高端工业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包括其它类型的固体激光器,要实现稳定的锁模运行,更多时候还得依靠可饱和吸收体,但由于可饱和吸收体所带来的激光损伤及损耗等问题,不仅制约着所能产生的激光脉宽与功率,也会影响到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因此研究发展具有高损伤阈值及低损耗的新型可饱和吸收体,并应用于光纤激光器,倍受激光专家及材料专家的关注。本研究将从可饱和吸收体结构的可设计性与可调控性出发,设计和制备不同二维纳米材料与不同衬底的复合结构可饱和吸收体,通过设计不同的光纤激光器腔型,采用不同的锁模原理,实现超短锁模激光脉冲输出。
主办单位: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