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磁流变技术:从概念设计到汽车应用
报告时间:2016年10月5号 下午3:00
报告地点:主教学楼1408会议室
报告人:白先旭,博士,合肥工业大学
简介:
白先旭,博士,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获重庆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导师:王代华教授)。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航空工程系进行联合培养(导师:Norman M. Welerey教授)。获ASME SMASIS2010 Symposium 4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和2012年度中国仪器仪表奖学金(一等)。自2013年以来,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16篇,参加国际会议并宣读会议论文12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白先旭博士是ASME会员,数个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ASME SMASIS2015和SPIE SS/NDE2015国际学术会议分会场主席和共主席。主要研究领域和兴趣为:智能结构系统、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碰撞自适应吸能系统及基于智能结构的能量获取技术。
摘要:
磁流变材料(磁流变液和磁流变弹性体)、磁流变执行器和磁流变半主动振动/冲击控制系统在过去的20年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磁流变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进程却十分缓慢,究其原因,磁流变系统居高不下的应用成本为“罪魁祸首”。在磁流变材料成本无法得到有效降低的情况下,通过结构设计的方法减少磁流变执行器对磁流变材料的过度依赖和“滥用”是实现降低磁流变系统成本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报告将介绍几种应用于汽车垂向动力学控制的磁流变执行器,具体介绍围绕“功能集成”结构设计概念和最大化磁流变效应方法的磁流变执行器设计原理。报告将讨论基于“功能集成”结构设计概念的执行器在“功能集成”之后的性能协调问题和磁流变材料的极限利用(成本的极限降低)带来的新问题。
主办方: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